社交网站的概念可以回溯到40年前,身为目前最大规模的社交网站,Facebook身上看得到许多社交网站前辈的影子,但其创办人祖克柏为何多次被指控窃取他人创意?
网页设计发展一、facebook脸书效应
祖克柏的脸书网页设计多次遭指控为剽窃他人创意,其实,这种社交网站的概念是源自发展了四十年的创意。早年为网络铺设基础的工程师,其实就已想像了类似脸书网站这样的东西。里克莱德(J. C. R. Licklider)和泰勒(Robert W. Taylor)在一九六八年共同发表的论文中写道:「线上互动社群将会是什麽模样?这种社群将是由身处各地的成员构成,有时是以小群体形式聚集交流,有时是个人形式的聚集交流。这类社群不是由身处同一地区者组成,而是由具相同兴趣者组成。」这篇文章也浮现了社交网站的概念:「你将不是发出一封信或电报,而是找出那些应该跟你的档案连结起来的人。」
大约十年后,有些人开始花时间发展这种线上社群,第一个在网络上吸引许多非科技领域使用者的社群服务网络,是一九七九年创立的Usenet,远早于全球资讯网(World Wide Web)的问世。Usenet 起始于杜克大学的线上公布栏系统,让关注特定主题的群体张贴讯息,这个网络系统运作至今。一九八五年,布兰德(Stewart Brand)、布利安(Larry Brilliant)等人在旧金山共同创设电子布告栏「全球电子连结」(The Whole Earth’Lectronic Link, 简称The Well), 它的用户兰高德(Howard Rheingold)在一九八七年发表一篇文章,在文中发明了「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这个名词来形容这种新体验。兰高德在文章中写道:「虚拟社群是一群也许可以面对面或无法彼此面对面的人,他们透过电脑布告栏及网络的中介,彼此交流。」
渐渐地,愈来愈多人熟悉电子沟通交流。最早把这些概念传输给普罗大众的是法国邮务局,一九八二年推出全国线上服务Minitel;接着,美国线上于一九八五年推出这种线上服务。IBM 和西尔斯公司(Sears)于一九八八年创立商业线上服务Prodigy,但不久后,美国线上成为美国这块市场的霸主。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普罗大众开始使用电子邮件。虽然,人们会在这类线上服务中建立其电子邮件地址通讯录,但会员并不会指出自己真实生活中的朋友,或是在这些线上服务中建立跟朋友通讯的管道。在接下来的十年,即时通服务也采相同形式:人们使用假名交流,而非使用真名。
全球资讯网问世后初期, 线上社群的概念再往前推进,诸如TheGlobe.com、Geocities、Tripod 之类的网站服务出现,让用户可以设立个人网页,有些网站还可让个人网页跟其他会员的网页相连结。祖克柏在初中时期于Geocities 设立他的第一个网站。知名的收费约会服务网站Match.com 于一九九四年推出;Classmates.com 网站创立于一九九五年,后者旨在帮忙寻找失联的同学及校友,人们在这网站上使用的是真名。
网页设计发展二、“六度分离”概念
“「把你的名片簿留在你的电脑里,没啥益处,我们把你的名片簿放到一个集中地。若人人都把名片簿上传此集中地,各位就能环游世界了!」──现代社交网站滥殇「六度网站」(sixdegrees.com)创办人Andrew Weinreich”
现代社交网站纪元始于一九九七年初,纽约的新创网站「六度网站」(sixdegrees.com)推出采用真名的突破性服务。
六度网站是第一个试图在使用真名的网友之间找出关系的网站,这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事业概念。这个网站的名称源自一个未经证实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概念:透过从你身边朋友开始延伸的关系链,可以连结上地球上的任何人,平均而言,任何两个人至多只要透过六个人的联系,就可以扯上关系。从你身边的朋友开始,连结至下一层(你朋友的朋友),再连结至更下一层(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如此延伸至第六层。
这个网站的创办人是律师温瑞奇(Andrew Weinreich)。六度网站推出的一九九七年初,温瑞奇邀请数百人聚集于纽约市的帕克大楼(PuckBuilding),在室内设立的二十台个人电脑上同步加入此网站成为会员。
温瑞奇说:「把你的名片簿留在你的电脑里,没啥益处,我们把你的名片簿放到一个集中地。若人人都把名片簿上传此集中地,各位就能环游世界了!」
人们通常是在收到六度网站现有会员发出的电子邮件后,跟进加入这个网站,后来,许多社交网站也仿效这种招募会员的方法,在当时,这是革命性创举。网站推出时,有两项重要特色:第一项特色是「为我建立连结」(connect me),若你加入某人的姓名,此网站就会建立你跟他及其他人的关系图;第二项特色是「为我建立网络」(network me),你可以列出你寻找的特徵,网站将找出符合这些特质的会员,例如,在某某地点是否有喜欢玩西洋棋的医师。
不过,温瑞奇现在感叹:「我们太早设立这个网站了,时机决定了一切。」当时,六度网站的发展与经营耗费甚巨,雇用九十名员工,购买大量昂贵的伺服器和甲骨文(Oracle)授权的资料库软体,并支付数百万美元请赛皮恩(Sapient Corporation)和赛恩特公司(Scient Corporation)等网络发展顾问公司协助发展特色。这些花费换得了什麽成果?大多数用户使用拨接数据机,连结速度慢到令人抓狂。还有其他严重的限制,例如,你的个人资料档案中没有相片,因为当时拥有数位相机的人很少。
许多人不清楚六度网站到底意图提供约会服务、建立商业人脉服务,或是两者皆是。尽管如此,到了一九九九年,该站注册使用者已高达三百五十万人,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以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买下它,但它从未创造丰硕的营收,后来,在网络公司泡沫化中,新业主于二○○○年底关闭这家亏钱的公司。温瑞奇和他的伙伴知道,这只是社交网站的开始,不是末尾,他们极有先见之明地取得了一项广泛涵盖六度网站诸多创新的专利权,这项专利后来在脸书网站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温瑞奇把类似六度网站的网站称为「未来的作业系统」。
虽然,六度网站破了冰,但却要等到多年之后,其他人才会驶入这片海域,建立真正的社交网站。黑色星球(BlackPlanet)及亚洲大道(Asian Avenue)这两个族裔导向的网站在一九九九年开张,提供有限的社交网站功能。瑞典青少年社交网站新月风暴(LunarStorm)于二○○○年一月一日开张,韩国知名的赛我网(Cyworld)则是在二○○一年增加了社交网站的功能。
一直要到二○○一年和二○○二年,矽谷和旧金山才兴起社交网站热潮。当时,这些地区的创业家和创投业者仍然慑于二○○○年初开始的网络公司市值与营收锐减余波,气氛十分低迷,尤其是消费者导向的网络公司特别艰辛,新创公司很难获得任何投资。不过,一些有胆识者看出,六度网站可能只是起步得太早,但前景甚佳。
帕克和其友人在二○○一年创立的Plaxo 网络公司并不是社交网站,但和社交网站有许多共通点。Plaxo 提供联系人管理服务,在新会员上传联系对象后,网站会要求联系对象更新资讯,且敦促他们也加入Plaxo 网站,这种骚扰令人讨厌,但往往能够奏效。Plaxo 网站也预示了脸书网站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根据个人的联系对象网络来维持独特的资讯。
创业家史考特(Adrian Scott) 在二○ ○ 一年末创设了一个名为「Ryze」的社交网站,这不是约会网站,瞄准的对象是商业人士,其名称意在使其会员藉由改善商业人脉而发达起来。这个网站打算向搜寻其资料库以寻找员工、顾问等的企业雇主收费,藉此营利。虽然,除了旧金山科技圈,这个网站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力,但它产生启发作用,促成后来的许多发展。
Ryze 网站的会员亚布拉姆斯(Jonathan Abrams)是一个程式设计师,非常热衷派对活动,他看出人们的业余生活是一片大好商机,于是建立了针对消费者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虽然,这不是一个纯正的约会网站,但提供了许多工具,帮助会员寻找约会对象。亚布拉姆斯的目标是抢走社交网站Match.com 的顾客,他认为,若你能够结识朋友的朋友,就能认识更多有趣的人。Friendster 期望会员使用真名,它提供了一项新颖的工具:会员的相片。这是一项突破,你可以搜寻浏览,得知你的哪些邻居已经是你朋友的朋友,若你喜欢他们的相片,可以尝试跟他们建立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