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动测试不只是通用一个样本量
有人会以为网页设计进行眼动测试并不需要很多人,样本量不需要很多。一般来说,眼动测试的样本量30个就足够了,三十个样本量看似是眼动测试的标准样本量,其实眼动的样本量取决于测试的目的和实验的设计,三十个样本量并非是都适用于每一次的专案测试。
在决定眼动测试的样本量前,应该清楚要通过眼动测试是了解总体的情况还是比较不同的网页设计之间的差异,如果是前者了解一个总体的情况,三十个样本足够了;如果是后者比较被试组间的差异,这时眼动结果很容易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三十个样本显然是不够的。
二、眼动资料并不能只看轨迹视频来分析
网页设计测试使用者的资料提倡敏捷方便,快速从测试当中输出结论是眼动技术价值的所在,而最快的方法是不是就是测试当中即时的观看使用者的眼动轨迹视频呢?又或者是测试后回放眼动轨迹的录影?这些都是不够的,也有人认为不需要做正式的分析,通过看视频也可以得出眼动的结论,同时配上几张热区图便能知道用户的浏览习惯,这样做当然是不好的,因为,眼球每秒进行多次的注视,每分钟可以产生多个眼动的资料点,仅仅通过看眼动视频,凭着记忆是无法记住和处理大量资料的,所以,仅仅是靠着观看眼动轨迹视频来分析资料是不够完善的方法,还会出现观察人员带着个人的偏好来看轨迹视频的问题。
三、眼动就是热区图和轨迹图
相关的研究表明,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是有F型的阅读习惯,因而,网页设计应用眼动技术这个F型的阅读习惯必须要熟悉。F型的热区图在很多场合都被引用,但是很少会有设计师去深究热区是基于用户的眼睛停留次数,停留时间,或者是在什么时间范围内生成的呢?使用者浏览习惯是否会因为网站的结构以及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呈现F型的呢?同时,对于阅读报告中眼动资料的使用者,也常常会希望能够有一张关于报告的热区图。
那什么是眼动的热区图呢?也就是按照关注点次数以及关注时间长度,对于使用者来说,阅读网站的内容,通常是希望能够直观的理解以及展现结果。然而,实际上,每一个网页设计的项目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侧面以及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此阐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而每一种角度和衡量指标都会带来对使用者流览和认知行为的理解。因此,配合眼动指标的热区图或者轨迹图更容易让读者把握问题之所在。
四、眼动的红点真的是确切的位置吗?
对于应用了眼动技术的网页设计来说,很多人会以为无论是查看眼动视频还是轨迹图时,都是红点或者十字点就是用户看到的地方,事实上并且是这样的!
首先,目前常见的商用非接触式眼动仪的资料取样速率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所以显示出来的注视点可能会与用户实际看到的点有些偏差。而且,当用户在测试过程中变换了相对萤幕的位置,记录眼动资料的摄像头就非常有可能记录错误了使用者眼动的情况。当资料叠加在测试素材上面的时候,就会发生眼动轨迹的漂移。
其次,人眼的视觉分为高清晰度的视觉区和低清晰度视觉区。而对应在萤幕上的高清晰区域,通常大于红点显示出来的关注点。
因而,我们不能说用户没有看到什么,而只能说他们并没有直接看到什么东西而已。